五花趾是牛后腿内侧的肌腱,对应的是西餐中的后腱子肉。整片肉中筋与肌肉亲密交错,是筋脉最盛的一块肌肉,也是整条牛身上最弹牙的部位,五花趾的筋纹比三花趾更清晰粗犷,五道白色道纤细筋膜是它区别于其它部位的重要标志。由于出肉量低,一头牛身上最多也就600克左右,所以不是熟客你也就别惦记了。这部分肉的汆烫时间为8秒,肉片下锅后结缔组织收缩,卷成耳廓状,嚼的时候能听到卟卟脆的声音,这就是传说中的“爽”,为了这个效果,还是值得巴结一下老板的。
肥胼,也叫双层肉,位于牛腹部夹层,对应西餐腹肋下的那一块肥瘦相间的肉,带有一层皮下脂肪与肌肉交叠,界线清晰,脂肪含量较高。那层肥肉入口虽然有些油腻,但既香又脆嫩的口感,油香与肉香在口中交织,爱吃肥肉的老饕们一定会觉得异常完美,怕肥腻的尝一两块就好了,这部分的汆烫时间是10秒。
胸口朥,牛前胸部位的一块脂肪,呈乳黄色,虽然外表看似一盘油腻的肥肉,它也确实是肥肉,但烫熟后吃起来却爽脆无比,牛油香味就弥漫在唇齿之间,在口里是肥而不腻,越嚼越香,但吃到肚子里,那绝对是满满的脂肪。这部分烫煮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可以从30秒到5分钟,不同阶段口感层次也不一样,不同的人吃后感受也不一样,有人赞不绝口,有人却避之不及,你可得想好了再吃。
还有著名的牛肉丸,有熟的,有生的,当然了,放进火锅后也全变熟了,烫煮时间倒是随意,可以早点下晚点吃,但那种弹牙爆汁,吃的时候倒不应该随意,建议你用手捂住嘴巴,否则汁液喷到对面小伙伴的脸上,除了不礼貌,确实有点恶心。
这些都是潮汕牛肉火锅的主力,潮汕牛肉的配角同样异彩纷呈:牛舌、牛心管、牛骨髓、毛肚、牛百叶、牛筋、牛鞭、炸豆腐皮、各种蔬菜、粿条,有荤有素,有主菜有主食,不让你抱着肚子出店,誓不罢休。
潮汕牛肉火锅的第三个秘密是汤底和蘸酱。潮汕牛肉火锅的历史并不长,最初的汤底,用的是沙茶酱,这种由花生、芝麻、黄豆、花椒、辣椒、大茴香、小茴香、桂皮、南姜、咖喱油、香茅、椰汁、香菜籽、芥菜籽、鲽鱼干、虾米、虾酱、葱油、蒜、白糖、盐、植物油联合组成,颇具东西亚风味的复合浓香酱料,给牛肉带来了浓郁的香味,慢慢地,更喜欢“原汁原味”的潮汕人,将沙茶酱变成蘸料,而将汤底则从沙茶酱汤换成由牛骨熬的清汤,放上几段白萝卜和甜玉米,让汤有些甜味时,也显得有些“内容”。
后来又推出苦瓜黄豆汤底、杂菌汤底、沙参玉竹汤底、矿泉水汤底等,也都是在追求“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做有限的加减法,目的是不喧宾夺主,而从汤底变身为蘸料的沙茶酱,也来了个华丽转身,各个店家在沙茶酱的基础上添加其他酱料,形成自家的独特味道,这也是各家牛肉火锅店的独门绝技,配方绝不外传。
Copyright 2015-2022 财务报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2018864号-19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