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未来将如何发展?
(资料图片)
在今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健康产业国际论坛上,谈及我国医保制度发展现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表示,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然而,当前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陈竺表示,这些问题包括:基本医保发展不平衡、保障不充分;商业健康保险仍需进一步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可持续发展问题待解;医保、医疗、医药改革的协同性需要进一步增强等。
具体来看,基本医保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制度间、区域间、人群间仍存在较为明显的保障待遇差距。
“为此,推动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合一,实现全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应该是检验建成健康中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核心要素。”陈竺说,但当前一段时期,“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类保障机制,基金分别建账、分账核算”都将是基本医保制度建设的主要方向,“两保合一”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其中,基本医保保障不充分体现在:一方面,医保政策与临床技术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变化存在差距;社会更需要融合健康促进、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连续性整合型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基本医保对门诊的保障不充分。再者,基本医保尤其是城乡居民医保对大病医疗费用的保障偏低,难以有效化解大额医疗费用的经济负担。
此外,商业健康保险方面,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长护险方面,我国患有慢病的老年人群体超过1.9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约为4000万,占总人口3%左右,但全国统一、覆盖城乡的长护险制度尚未建立。
基于上述问题,陈竺也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出多点建议。
陈竺建议,第一,不断健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关改革措施包括:在基本医保制度框架中建立与服务形式变革相适应的筹资、补偿、支付和监管机制;优化医保筹资和补偿政策,完善医保筹资机制,提高统筹层次和建立跨统筹区的风险调整机制,优化对弱势群体待遇保障,向重大疾病保障倾斜,向门诊补偿和疾病早期干预、健康管理等更具“投入-产出”效益的服务倾斜等;适应人口流动形势,积极推动职工和居民在常住地、就业地参保。
第二,逐步减少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结余。“这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公平性问题,年轻人和身体好的群体,个人账户中存了大量结余,但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或是身体不好的,个人账户不够用。”对此,陈竺表示,应在不断增强门诊服务和大病住院报销比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好城镇职工医保社会共济的效能,逐步减少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结余。
Copyright 2015-2022 财务报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2018864号-19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