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动力电池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提升,正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而2023年年初以来,碳酸锂价格持续走低,叠加车企纷纷卷入“价格战”,均对动力电池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动力电池企业应如何实现良性发展?行业还会迎来怎样的变化?4月2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动力电池论坛(2023)上,多位企业高管和业内专家,围绕动力电池行业当前的种种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裁张小聪指出,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影响,动力电池产业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寒冬。目前无论是原始材料企业,还是电池企业,都出现了比较高的库存。“碳酸锂价格从今年年初的每吨50万元左右,下降到了每吨22万元左右,而且还在跌跌不休。成本大幅降价,产业链价值在重新做分配,老百姓的购置成本价也在大幅下降,今年年初的一波汽车降价潮,使得整个消费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观望的态度,再加上一些企业前期对市场的发展过于乐观,扩张比较快,导致目前产能过剩,也加剧了产业竞争。2023年是比较困难的,甚至会加速行业洗牌。”张小聪说。
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3月31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下跌,电池级碳酸锂跌11500元/吨,均价报24.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跌5000元/吨,均价报20.5万元/吨。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谢秋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并认为“2023年(动力电池行业)的主题,就是如何刺激需求。”
除了库存高企,动力电池产业还面临着其他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认为,这些年的高速发展,让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长寿命、低成本等都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但目前动力电池的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在资源问题上,目前国内对锂的提取还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锂资源70%依赖进口;第二是动力电池要提供更高的续驶里程,但电池能量密度已经接近极限;第三是电池安全,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功率速度都在变化,会给材料和界面带来很多冲击,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第四则是使用环境,深海探测、深空探测的使用环境中要求高,需要电池有更好的适应性。”孙世刚表示。
在孚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瑀看来,动力电池正处于从“有”到“好”的阶段,除了资源、续航里程之外,还要着力解决价格和充电焦虑的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对材料的研发是绕不开的关键一步。在孙世刚看来,材料研发是动力电池发展时的关键问题,建议从新材料、新机制和新体系几个层次来开展相应技术研究;王瑀也表示,电池续航是非常重要的性能,但要真正解决续航问题,就要从材料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Copyright 2015-2022 财务报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2018864号-19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