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翻越“罐头盒” 观天下

2023-05-29 11:25:01 来源:中国税务报

许哲


【资料图】

假如,热爱网购的你收到一个巨大的包裹,里面装的不是漂亮衣服、首饰,也不是书籍或食物,而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开口就对着你亲热地叫“妈妈”,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国际安徒生奖、林格伦纪念奖获得者——奥地利儿童文学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在她的经典作品《罐头里的小孩》中,就讲了这样一个离奇的故事:主人公巴尔托洛蒂太太收到一个巨大的罐头包裹,被里面突如其来的“礼物”惊掉了下巴,从此成为漂亮男孩康拉德的母亲。

康拉德是个“完美”小孩,成绩优秀,乖巧听话,不会说假话,不肯做坏事,对人彬彬有礼,主动预习功课,绝不穿颜色奇怪的衣服,绝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情,而这些“规矩”其实来自他的原厂设定,因为康拉德是一个高科技工厂制造出来的人造小孩。

与之相反,新手妈妈巴尔托洛蒂太太则是一位生活随性的女士,穿着花哨的衣服,从不给自己制定任何规矩。她还鼓励康拉德像其他孩子一样“调皮”,比如在睡觉前吃一颗糖,但可怜的康拉德只要做了所谓“出格”的事情,就会被负罪感折磨。这样的小孩子当然是世俗意义上“优秀”的孩子——在学校,老师非常喜欢康拉德,药剂师埃贡先生甚至坚持要当他的爸爸。但也因为太“优秀”和不通人情世故,康拉德遭到了同学们的排挤,只有小女孩基蒂把他当作好朋友。

后来有一天,工厂来信说要收回被送错地址的康拉德。为了留住康拉德,巴尔托洛蒂太太和好朋友基蒂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把他改造成一个满嘴脏话、无视规矩的“坏孩子”,让工厂再也认不出这是他们的“产品”。最终,被放弃的康拉德如愿留在了妈妈身边,从此做回了一个普通的快乐男孩。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我还是小学生。而今,我也刚好成为一个7岁孩子的母亲。晚上,在沙发旁边的一盏灯下,我给女儿读这本书,她就像我当年一样,随着情节起伏,一会儿紧张不已,一会儿哈哈大笑。我问:“你想当罐头里的小孩儿,还是想当不完美的康拉德?”女儿说:“在学校,我想当罐头里的小孩儿;在家里,我想当快乐的康拉德。”我不禁莞尔,现在的小孩子机智如此。

故事仿佛为我们描绘了一架小心翼翼的天平,一端摆着完美,一端放着快乐,让读者忍不住去思索,我们究竟想要什么?童年的意义是什么?该用何种态度去度过漫长的人生?作者用轻松调侃的语调给出了答案——孩子,你无需完美;而妈妈,也同样不必。

我时常觉得,这个故事最巧妙的地方就在于虚构与现实的“错位”。现实生活中,成年人是规矩的制定者和引导者,孩子则是遵守者或叛逆者。而在故事里,康拉德这个7岁男孩代表的则是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永远在担心自己不够优秀。反观有点不太靠谱的妈妈,却是孩子们梦想的投射:她认为冰激凌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特别是冬天;可爱的娃娃谁都可以玩,哪怕是男孩子;可以坚定地选择自己的朋友,虽然爸爸不习惯聒噪的孩子……这些反差感造成的碰撞,让小男孩康拉德的形象显得单纯可爱又可怜无助,妈妈天真鲁莽却生机勃勃。直到矛盾冲突到来,所有人为了“留住康拉德”这个共同的目标“合谋”,我们才恍然大悟:哦,原来生活有这么多的可能性。原来,心中保持一份童真是如此珍贵!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财务报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2018864号-19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